新聞中心
|
一種特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棕櫚油酸1. 棕櫚酸與棕櫚油酸 很多人將棕櫚酸與棕櫚油酸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是不同的。棕櫚酸又叫十六烷酸,是一種飽和脂肪酸;而棕櫚油酸是由16個碳原子組成且不飽和雙鍵位于甲基端第七個碳原子上的單不飽和脂肪酸(C16:1 n-7)。 天然存在的棕櫚油酸有順式和反式兩種同分異構體,如下圖所示。 2. 棕櫚油酸的來源 棕櫚油酸為非必需脂肪酸, 可以通過機體自身代謝產生, 必要時也可從膳食中補充。 順式棕櫚油酸在動植物油脂和魚油中廣泛存在,但含量豐富者并不多,其中澳洲堅果油含17%-30%的順式棕櫚油酸,沙棘果油含13%-42%,魚肝油7%-20%,三文魚6.0%,橄欖油1.4%。反式棕櫚油酸主要存在于反芻動物的脂肪和乳制品中,也可以在部分氫化油中找到,但含量均不高。 在體內,硬脂酰輔酶 A 去飽和酶 1 (SCD-1)是催化合成單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限速酶。人類順式棕櫚油酸主要在肝臟中合成,其次是脂肪組織中。最近的研究表明,食物中異油酸(C18:1 t11)可通過縮短鏈長而形成內源性反式棕櫚油酸,轉化率為17%。 3. 新型脂質激素 科學家們篩選了400多種脂肪酸, 結果表明棕櫚油酸可在機體中充當脂質激素——具有激素樣生物活性的脂質,它可能是“血清中唯一能夠顯著改變脂肪組織中脂質代謝變化的脂肪酸”, 是體內作為激素的第一脂肪酸,在近期文獻中出現,這種脂質激素有一個新術語“脂肪因子”。在此之前, 所有已知的激素都是蛋白質或類固醇。 這種激素具有“瘦身”效果,是對抗炎癥和血管老化的“奇兵”,對胰島素抵抗以及二型糖尿病發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除此以外,棕櫚油酸還有強化血管的代謝過程、緩解關節疼痛、預防某些類型癌癥等保健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棕櫚油酸也有一定副作用。例如, 在人體試驗中發現,較高水平的棕櫚油酸、甘油三酯與較高的體重指數與心力衰竭的發生有關。因此在進行干預治療時對其劑量應嚴格把控。 基于棕櫚油酸的這些功能特性,國外已開發出棕櫚油酸膳食補充劑等相關商品, 由于其在體內的代謝研究尚未完善, 對慢性疾病的作用機制仍未明確。我們有必要借鑒國外已有研究成果,根據我國資源和人群健康狀況,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和產品開發。 |